7月下旬,財政部經濟建設司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,當前我國企業稅費負擔較重,綜合考慮稅收、政府性基金、各項收費和社保金等項目后的稅負達40%左右,超過OECD(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)國家的平均水平。
昨日(7月24日),財稅專家李文海對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表示,對于企業來說,最大的一筆負擔來自于社保成本,勞動密集型企業對員工的社保支出是企業不小的負擔。
對此,財政部開出了一副藥方,包括加快取消和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;穩步擴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范圍,逐步消除重復征稅等。還建議,完善出口退稅政策,通過適度提高附加值較高產品出口退稅率,削弱高稅負給產業帶來的負面沖擊。
企業稅負達40%左右
今年上半年,我國GDP增長7.6%,增速較去年同期回落0.2個百分點。其中,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.3%,增速較去年同期回落1.2個百分點。財政部表示,部分行業特別是產能嚴重過剩產業尚未擺脫下行壓力,企業盈利狀況繼續惡化。
上述報告稱,今年以來,盡管主要工業產品價格仍然保持在較低水平,但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仍然大幅上升,導致企業生產成本持續增加。一方面導致企業開始使用質低價廉的原材料,增加了節能減排的壓力;另一方面企業加大減員增效力度,導致就業壓力持續增加。
報告指出,當前我國企業稅費負擔較重,綜合考慮稅收、政府性基金、各項收費和社保金等項目后的稅負達40%左右,超過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。
相關數據顯示,過去30年,OECD國家的平均宏觀稅負水平約為24%~27%,日本、韓國和美國的宏觀稅負相對較低,過去20年約在20%左右。
一項統計還顯示,2012年,所有上市公司當期稅費凈支出21256.27億元,仍高于凈利潤總額8.76%。其中,稅費凈支出10倍以上于凈利潤的上市公司超過50家。遼通化工則是2012年最大的“高負稅”,其全年歸屬股東凈利潤為0.1963億元,各項稅費支出21.28億元,稅費凈支出為凈利潤的108.4倍。
低成本優勢正消退
稅費偏高牽出我國低成本競爭優勢逐漸消退的冰山一角。
財政部報告稱,我國經濟已進入增長階段轉換的關鍵期,經濟的潛在增長率開始逐步下降,產業發展的低成本競爭模式將受到越來越大的挑戰。
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,特別是工業化、城鎮化的快速推進,支撐我國經濟增長的生產要素成本全面上升。人口紅利逐步消失,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,隨著低成本要素優勢的逐步減弱,我國產業發展“兩頭擠壓”的情況越來越突出。
廣東新博外貿企業主營小家電代工,公司老板文宇博告訴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,“企業用工成本3年里翻了一番,目前很多訂單已經流失到海外,在和海外客戶談價格和交貨時間時,再也不那么硬氣了。”
李文海告訴記者,改革開放30多年來,我國不斷增強工業基礎和生產效率逐漸提高,使得企業有較大的盈利空間,上繳稅費偏多也無礙自身經營,但這一現狀已經突破臨界,國內生產要素成本上升,和面臨的國外競爭都在向企業施壓。著名經濟評論員馬光遠提到,“如果負擔過重,企業要想搞創新、搞轉型,我認為是很難的,一個生存都很困難的企業和行業,還有什么心思去創新。”
財政部開出藥方
為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費負擔,財政部開出了一副藥方,包括加快取消和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;穩步擴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范圍,逐步消除重復征稅等。
而且,財政部的報告中還特別提到,完善出口退稅政策,針對船舶、紡織等主要的外向型產業,在人民幣升值較快的情況下,通過適度提高附加值較高產品出口退稅率,以削弱給產業帶來的負面沖擊。
出口退稅政策是國家為了鼓勵企業出口,擴大我國對外貿易而推行的一項財政刺激政策,曾經為我國外貿高增長發揮過重要作用。
李文海對記者表示,“一般來說,出口退稅上調可以使得企業成本降低2%~5%左右,適時調高出口退稅是積極財政政策的表現,少收和增支都是財政調控經濟的方向”。
但業界也有不同的聲音,環球市場集團市場總監魏濤告訴 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,如果單純地提高出口退稅,可能又演變成為其他國家反傾銷反補貼的借口,到時中國企業同樣會陷入比較尷尬的局面。
“出口退稅最好是能針對企業,因為每個行業里的企業都參差不齊。韓國在這方面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,其發展制造業不是靠扶持某個行業,而是三星之類的重點企業。”他說。(每日經濟新聞 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)